国民概念与色情

    真性情 书生 8年前 (2016-03-08) 15332次浏览

    作者:三登

    我最早知道“国民”这个概念,来自小时候上海电视台所介绍的早安少女组——日本国民偶像之类,然后“国民”这个概念便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政治冷遇而束之高阁,再见已是2010年AKB“国民偶像”的巅峰时代,顺带一提“颜值”中的“颜”概念我最早也是从AKB的中国粉了解而来——他们常会用微妙的颜来形容一个AKB成员的相貌。

    颜在日语当中只是一个名为“面孔”的名词,而到了国内,经过网络亚文化的可视化发酵,已成为一个量化的形容词,譬方说“颜值”,当然日语当中是不是有这个原初的说法我就不得而知了。我常觉得日语是很奇怪的语言,特别是由网络的中国人戏仿而来,常为那些我们熟悉又陌生的中文添加二次的创作,仿佛是沙漠的海市蜃楼,假与真的过渡。我们动不动就用“颜值”去衡量一个人的相貌,娱乐圈也动不动用“国民”的概念去修饰包装一个其实实力和外貌都资质平平的明星。德国著名的艺术史学家——埃文.潘诺夫斯基对大众有关艺术欣赏的“水准”推出了三个层次的准科学概念。一、对创作题材与表达质量的直接识别二、观看时对惯用符号的识别与理解三、认识到一副画是艺术家在某个社会语境中创作出的成果。现在这个时代无疑是高频的“读图时代”,现代的文化语境能提供给我的都是可直接识别的图像,“颜值”的喷涌,和“国民”泛滥可不就是顺理成章的现象。

    尤其是国民的概念,其普适的意识就已经镶嵌在字义的表面,国民用庸俗的口语翻译——不就是受欢迎的意思嘛——你看多么容易识别,完全没有文化与艺术的加密。明星的艺术能力(知名度)的累计是靠资本推动,“国民”概念的推动无疑也是处于经济因素的考量。因为,不同以往,如今明星之流若保持崇高的形象,则容易导致后现代的冒犯。我的理解是,之所以娱乐圈或商圈自创了这些抵抗后现代的分类定义,如国民偶像、国民闺女、国民老公这些所谓的国民种种——从表象上是明星与大众的和解——被稀释的距离感——明星不再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不信你看,天王被解构成老干部,偶像被解构成家庭亲属,权贵被解构为邻家平民。这种称呼看似是将明星与大众并置在同样的社会维度以获得平等的阶级,“国民”的概念——让偶像的形象不断得和粉丝拉近社会距离,创造平等的维度。但这是商业公司为粉丝营造的“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氛围,其真正目的是“不识庐山真面目”。

    因为明星或产品用“国民”概念无论怎样解构自己和大众的关系,其真实的行动永远是——掩盖自己真正的形象——国民闺女其实只是个家境不错,腿稍微有些长的普通姑娘、国民老公其实只是个目中无人的年轻富豪、老干部们其实在私底下都纵欲过度,在现实的维度里,他们享用着这样的文化资本(无论是否是人为强加),实际上却根本无需承担文化的责任。而国民所含的平等维度,不过是为了让我们从这些景观形象中获得认同与安慰,甚至是唤起我们的愚蠢——原谅明星的出格行为,因为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但实际上却忘了一件事,身为消费者的我们才是处于消费关系的核心位置,明星不过是物化的产品,他们应该服务于我们,而不是蒙蔽我们。而在国民的概念里,粉丝因移情平等失去本应有的权利位置,成为盲目的、无意识的主体。就如同看av的体验,假想着AV里的女优是被自己享用的,实际上却忘了真正享受女忧是AV男优这件事——而“国民”化的概念也同样如此——创造一种实际上不存在的平等关系。

    所以“国民”概念或者被直接挪用的日语化汉字为什么流行,因为我们爱看AV,喜欢POV的主观镜头,喜欢被支配,喜欢假装无意识的主体。

    喜欢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