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喷嚏网
—–
(一)
小时候,第一次看《红楼梦》的书是在家里。那个年代,家里的书能摆在外面,连户口本、粮油本儿算一起,不超过10本。其中最多的还是厂子发的毛选。那个年代,大家都忙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闪念,大人白天政治学习,晚上还政治学习,顺带把我们小孩带上。一家人成天就忙改造思想了,成天就想吃饱饭,不饿肚子。哪里有时间来看书?
书是从我们家床底下的一个帆布箱子里找到的。那个箱子是我父亲读书时用过的。那个时候,家里也没什么玩具,所以,就玩泥巴,最后,就从床底下翻箱倒柜,看看是否能翻出点什么来。
记得是小学四年级的暑假的一天,我从我们家床底下的帆布箱子里翻出了一本《红楼梦》。这书印得十分的万恶,全是繁体字。
我好象听父亲讲起过中国的四大名著,这还是其中之一。我第一次捧起这么风尘仆仆的厚书,心里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我一定要看完它。
后来的事实证明,那个暑假成为了我的繁体字认识的来源。迄今为止,我知道很多繁体字的写法。都是来源于这一次违规的课外阅读。
当时,《红楼梦》是属于淫秽书籍。大人都不准看,更不要说小孩了。第一次看小说,还看不准看的小说,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种非常刺激的冒险。白天,父母上班了,我就从箱子里把书拿出来仔细捧读。晚上,大人回来了,就认真写作业。
说实在的,当时太小了,很多东西都看不懂。就是看见一大家子人里面有: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故事也不过是有个林妹妹身体不太好。本来贾宝玉喜欢她的,但家里人不同意,最后只好娶了薛宝钗。
《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太复杂了,以至于后来这本书养活了很多做红楼心理分析、八卦分析的人。那是后话。
对我来说,就是一本很复杂的小说:比课本长多了,有意思多了。关键是还无意中认识了繁体字。了解了很多中国文化。
至于大人们说的:阶级斗争啊,思想淫秽啊。我太小了,理解不了。
总之,书是偷偷摸摸看的。不敢让大人知道。因为这是不能说的秘密。
好在读《红楼梦》没有让我从一个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少先队员,堕落为资本主义的接班人。
好在很多年后,大人们奔走相告:《红楼梦》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文学遗产之一。
前段时间,听说为了重拍新的《新红楼》,先是海选,然后又是换导演。然后,新导演又上了,演林黛玉的又下了。为了本红楼梦,好不热闹。
我一直在想:才不过30年,真是世事如烟。
(二)
上到中学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在隔壁邻居家有电视看了。
那个时候,有一部电视剧是《加里森敢死队》,是部美国片。说的是一群即将赴死的流氓,被政府收买当雇佣军,英勇善战的事情。剧中有个小子很酷:爱玩飞刀。每次执行任务的时候,飞刀在手,百发百中。
结果,我们就经常做了些纸飞刀在学校里玩。
当时最火爆的电视剧是《霍元甲》,“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霍元甲把日本鬼打趴下的时候。大人和小孩都看得热血沸腾的。
结果,我们就在学校里大练霍家拳。
电视每周2集的播,所有的人翘首等待。有一天,突然听说上面不准再播这种打打杀杀的电视剧了。电视台放出消息:这两天晚上,一天播4集,播完收摊。
我至今还记得,为了顺应大众的呼声,学校破天荒放了两天的晚自习。其实,我想:很多老师也想看,不光是我们小孩。
至于为什么上面不让播这些电视了,没有人知道。或许,这是不能说的秘密?
好在我们没有因为看《加里森敢死队》,变成雇佣军;也没有因为看《霍元甲》更加痛恨日本人:我们在心里的确是恨透了日本人,但是,为了看电视,很多家都买了日立牌的电视机。
上到初二的时候,有一天班上有位女同学挨了班主任的批评。起因是因为她在听靡靡之音。老师发现她作业本上后面写了一些话:何日君再来。
我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谁是邓丽君。只是对同学有一种莫名的恐惧,资产阶级的思想离我们如此接近的距离,居然就在我们周围,我们居然就从来没有发现过。当然,我们也从来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具体的危害。
传说中的靡靡之音是这样的:唱歌的时候,大多是软绵绵的,吃饱了饭要用没吃饭的力气来唱。没有一点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
很多年后,我在大学里,跟室友一起欣赏邓丽君的柔情蜜意、万种风情。记得还有一部非常好的电影,是《甜蜜蜜》。
很多年后,我见到当初受罚的女同学。我问她:老师怎么知道,《何日君再来》是邓丽君的歌呢?
她哈哈大笑,说:很可能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她听过靡靡之音,但她并没有变成坏人。她仍然爱听歌,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双可爱的孩子。
(三)
我有一个习惯,经常在大学的FTP上淘东西。我一直认为,大学应该是这个社会最开明的地方之一。
我看过的很多地下电影,就是在那里找到的。比如说贾樟柯的《小武》和《站台》,还有张艺谋的《活着》。以前,还在朋友里面传播。现在不需要了,互联网上到处都是。
至于什么是地下电影,我真的了解不多。我认为就跟人没办暂住证差不多。反正是没法公映。但这跟电影的质量无关。
《小武》讲述的是一个小偷的生存状态。把一个社会的边缘分子放在屏幕的中心,去观察他如何被社会、朋友、亲人所抛弃的,如何挣扎着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又最终无法摆脱犯罪的命运。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视觉角度。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为小偷辩解,也可以看着是一种社会边缘或弱势群体的生存素描。它光顾了阳光无法照到的角落。
《活着》也是这样。总有一种说法是关于这部电影,好像是含沙射影,中国文革时期的某种历史背景。
我倒认为,其实低估了小说本身的价值。按余华的本意来说,这个故事只是展示了泪水的丰富和宽广,展示了绝望的不存在,展示了人之所以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其他的东西。有点悲壮,或者虚无?
这是《活着》成为伟大作品的一个理由,但不是为了展示被迫害的宿命的一个理由。
当然,总会有人不那么看的,站在他们的立场,这会是一部让人难堪的作品。任何历史的失误和污点,最好的办法都应该是悄悄地埋葬,或者遗忘。神不知,鬼不觉。
有些人为什么会那么热衷于遗忘呢?
我不知道,是不是也有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看过《小武》和《活着》,并不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坏,反而使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一切。
最新的关于《色·戒》的消息是这样的:据传,汤唯被封杀了。这让我想起当年的靡靡之音。我想起当年那些穿喇叭裤、留长头发、戴太阳镜,被大家认为思想品德败坏的年轻人。
我看过删节版的,也看过完整版的。删节版的,我的感觉是:色戒变成了钻戒。而完整版,是同事从网上用电驴拖下来的,据说早已经传遍了互联网。
我觉得《色·戒》应该是限制级电影。可中国电影不分级。所以只能喀嚓了。我看见有专家说,现在还不到分级的时候。
我想:改革开放30年了,全中国人民都还处在懵懂的青春期。万恶淫为首,大家这么干,怎么让我们的领导才能放心!
看不看是一回事,该不该看又是另外一回事。这是不能说的秘密。
(四)
我跟儿子说:“你们可能要学京剧了。”
儿子撇撇嘴说:“上学期学了几天集体舞,还不是没学了。”
我问:“那你们现在忙什么?”
儿子说:“考试!作业,永远做不完的作业!”
这学期开学没两周,儿子的作业时间明显加长了,从过去的3小时,往5小时迈进。
我边看两会的新闻边说教育部部长跟孙萍掐架的事情呢。就是关于那京剧进课堂的事情。
孙萍说,我只是建议传统文化进课堂,没说只选京剧,也没说只选样本戏。
周部长说:孙萍啊,京剧能进校园就不错了。
儿子说:“瞎掰。他们为什么不提议搞一个全国中小学生的‘无作业日’?”
我对儿子说:“你太有才了。等你长大了,我一定选你当人大代表。”
说真的,我都替大人们害臊。儿子的话,一语中的。作业都忙不完,还京剧呢?拉倒吧!
儿子说:“我多希望能少点作业啊,累死了。”
我万分悲痛地说:“儿子,快点长大了。长大了,你就解脱了。不用成天做作业了。”
儿子说:“大人为什么不做作业?”
我说:“大人就是专门管小孩的。但大人一般都是越是自己做不到,对小孩就管得越严。”
儿子说:“为什么呢?”
我说:“这是大人的权力,不能说的秘密。你认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