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的策略

    纳文 任公子 7年前 (2016-04-14) 1531次浏览

    (一)

    妈妈年纪大了,突然有点头晕。体检过后,医生建议她吃点治疗心肌缺血的药。医生说还要加点维生素E,他说这种药哪里都可以买到,而且一问就知道。

    于是,我去买地奥心血康,还有:维生素E。

    药店里的人问我:你要天然维生素E,还是要合成的维生素E?

    我说:有什么差别吗?我主要是给妈妈配药吃的。

    买药的导购小姐说:功效是一样的,天然的对肾脏没伤害。

    我说:那我要天然的吧。

    导购给我开了张单子,让我去交钱。

    我看了一下单子:地奥心血康 7元多,天然维生素E 48 元。

    我多留了一个心眼,马上转过身来说:我不要这个维生素E了。

    导购小姐流露出非常失望的表情,很不情愿地把药物划掉,然后对我说:天然维E,真的对人体的内脏没有伤害的。

    她知道我做出撤销药物的一瞬间,给她投了不信任票。

    48元天然维生素E,其实,是一个破绽。

    导购小姐知道我是为母亲买药。所以,她特别强调了药物的安全性。她认为我应该义无反顾地买下来。

    我怀疑而决定暂时不买的理由,当然不是因为药物昂贵,而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常识:

    心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病。治疗心血管病的地奥心血康,都不是很贵。所以,其他的辅助药也不应该很贵。如果这种药物是属于贵族药物,我相信很多人都吃不起。

    反过来说明:导购对我撒了谎。而且,我对天然的说法,有一种直觉的怀疑。

    我推迟了购买的决定。我想,我至少可以到另外一家去比较一下。

    拐一个弯,到了另外一家药店。我给导购说,我要买维生素E。

    导购问我:你是天然的,还是要合成的?

    我说:有什么差别吗?

    导购说:天然主要用来美容,合成的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配药的。

    我说:我是配药。

    导购开了单子:合成维生素E 3 元。

    回到家中,我上网专门查了查:天然维生素E和合成维生素E有何不同。

    在百度问答中,有人这样说:天然维生素E不过是一些商家的宣传噱头,所谓的“天然”,只是基本原料天然,它的生产过程中也有大量化工合成品参与其中。

    我知道:我又一次绕过了一个陷阱。

    (二)
    还有一次。也遇到类似的情形。

    家里电脑的显卡上的风扇叶子坏了,发出刺耳的声音。我拿去电脑城,准备换一个。

    我想:叶子坏了。换一个新的,应该不会花多少钱。

    卖风扇的商家告诉我:换不了叶子,只能全换。

    我假装什么都不懂,问他:为啥不能只换叶子?

    卖风扇的说:你这个是整块的,拆卸不下来。

    我说:换全新的要多少?

    卖风扇的说:一般的要40-50,好一点的,换铜的,要90-100多。

    我说:我再问问。

    我的显卡只是风扇叶子坏了,即使换不了叶子,也该可以拆卸。这是基本常识,我知道卖风扇的在忽悠我。

    我突然意识到,我做错了,我应该这样做:

    直接找到卖给我显卡的商家,让他们告诉我显卡厂商在当地的维修部电话。

    后来的事情很顺利:显卡过了保险期,我出了15元,维修部从一个回收的显卡上拆卸下一个8成新的风扇换上。算是废物利用。皆大欢喜。

    (三)

    如果时间倒退过去20年,我们认为:药店理所应当地给顾客介绍正确的药物;商品有问题,理所应当地得到退货,或保质保量的维修,并合理收取费用。

    在商业行为中,那种基本的信任逻辑和道德感还存在。

    20年后,我从上面的事情知道:那样的时代一去不返。

    有时,我觉得,你要不是一个某方面的专家,你随时都有可能掉在别人给你设置的陷阱中。

    商家和消费者不是一种良性的合作模式,而是一种斗争的模式:一边拼命的抢口袋里的钱,一边拼命地捂住怎么也捂不紧的口袋。所谓的信任,荡然无存。

    在商家和消费者的较量中,因为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常常处于弱势的处境中。很多商家,唯利是图,跟消费者大玩信任的一次性博弈。

    因此,消费者有必要建立自己的信任策略:

    【1】不要一味地相信广告

    广告作为一种信任的催化剂,在现在这个时代已经彻底堕落了。

    你可以把广告当成是一个小品一乐。或者根据电视上提示的广告时间,抓紧上厕所。

    不管你如何喜欢代言的明星和大人物,你都要告诫自己:那只是煽情的故事,这些人可能只是收了广告商的钱,从来没有用过这些产品。他们从来不是真正的小白鼠。

    【2】多方调查,延迟你的决定

    宁愿相信你的朋友,也不要相信广告,除非你的朋友是做保险或搞传销的。

    多问几个人,上网查一查。

    如果几个专家说的不一样,就听真实用户的感受。

    延迟你的决定:广告的目的和你的目的常常是不一样的。所以,你越冲动,上当的可能性越大。因为人在激动的时候,智商都比较低。

    即使怀疑可能上当,请保护好生命安全,考虑可接受的受损失的成本。

    考虑多种替代方案,如果你以为天下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到黑,就很容易被人利用或操纵。

    【3】传播你的信任评价

    如果有多种选择,你就选择可信任的,而且传播这种信任。如果不信任,也传播这种不信任。

    那些作恶的人,理应得到惩罚。他们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就如何回敬他们。一如中国奶粉。

    信任是有成本的,不在现在付出,就在未来丧失。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

    喷嚏网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