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和伎俩

纳文 任公子 7年前 (2016-03-21) 1493次浏览

1958年7月31日,赫鲁晓夫结束了访美的行程,秘密到了北京,和毛泽东就中苏的分歧展开会谈。会倒是没开太长时间,到了快结束的时候,毛突然提议说,弄个中苏联合公报,吓吓帝国主义。赫鲁晓夫没什么心眼,欣然同意,说行呀,让帝国主义猜猜我们都谈了什么。于是,赫鲁晓夫秘密地来访,却公开地离开,还留下了一个《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会谈公报》,说对国际问题取得了“完全一致的意见”。

接着8月23日,解放军炮击金门。很自然,国际上普遍认为这是中苏达成一致的军事行为。本着不暴露社会主义阵营内分裂的原则,况且还有之前的公告为证,苏联也只能是闷声吃大亏,即便他们对此次的行动不甚知情。事后毛泽东谈起炮击事件时得意地说:“在有些人的印象里,好像炮轰金门是我们跟苏联商量好的。其实,赫鲁晓夫在7月底8月初到中国来的时候,根本没有谈什么金门问题。如果说了一句话也就算谈了,但是一句话也没有谈到”(吴冷西回忆录,1958年11月郑州会议)。

这是典型社会主义兄弟国家之间的算计。

理想和伎俩
1958赫鲁晓夫访华后,中苏两党签署联合公报。

2015年金正恩派出的牡丹峰乐团访华,前前后后就像是这一策略的重施。在中朝关系回暖的背景下,派出的乐团名义上要把双边关系重新拉回成兄弟情谊。期间,金正恩突然宣布朝鲜已拥有氢弹,试图营造出中方默许的氛围。但中方没吃这个哑巴亏,送回了乐团,重申了朝鲜无核化的立场。

想把中国用过的伎俩“还治其人之身”,是我们的所谓的同盟国间始终涌现出的小算盘。不少人觉得朝鲜的行径单纯可笑,指责其背信忘义,且拿朝鲜战争来说事。但事实上,金式家族没有理由因为朝鲜战争或是当前中方的援助而马首是瞻。就在朝鲜战争结束三年后,朝鲜内部的改革派(延安派)在中国和苏联的支持下,试图推翻金日成,史称“八月宗派事件”。这场政变终告失败,多数延安派人物或处死或流亡中国。即便再年轻,金正恩也不会忘记社会主义大国们曾经想推翻他爷爷的往事吧。

理想和伎俩
朝鲜延安派领导人金枓奉

翻一翻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到处都是类似的伎俩。大家名义上口口声声地统一阵营,兄弟国家,却没有一刻不是在提防着彼此。大国被认为是沙文主义,改革国被认为是修正主义,小国被认为是民族主义,社会主义阵营内的一波波论战和路线斗争,反观资本主义阵营是罕见的。

这本身预言着社会主义理想的一种可耻的失败。一个起初是国际主义的意识形态,没有敌过小聪明的诱惑。革命性的思想形成了猜疑的习惯,从国内的“阶级敌人”延伸到国外的“敌对势力”,斗争出身的政党难以对任何一种力量产生持续性的信任。这种对他者总是“不怀好心”的假设让现实主义成为了指导,致使社会主义阵营从始至终没有形成一种信任的网络,经济或安全政策的一体化更是无从谈起。如果我们看看当前的欧盟,也能发现同样的问题,一种在民族国家的基础上构成的共同体,难以应对善打算盘的国家。而当伎俩让人对理想失去了耐心和信任的时候,任何含有新可能的体系也就此退出了历史。

关注作者

喜欢 (0)